2018年04月18日 04:10 工商時報 吳筱雯/台北報導
智慧財產是產業的基石,在AI、物聯網等大行其道下,智慧財產更顯重要,宏達電法務長楊銘彰建議,AI或許可用著作權法、營業秘密來保護,而非現有的專利法規,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主任王鵬瑜則指出,台灣企業進入國際市場,智慧財產是一定要面對的議題,他建議台灣企業多利用工研院的技術與專利資源。
工研院昨日與智慧產權專業媒體IAM共同舉辦台灣智財商業論壇,吸引包括台積電研發法務部主管麥唐恩、宏碁全球訴訟和許可資深主管商千儀、楊銘彰、聯發科智慧財產權部門處長劉彥顯、友達智權處處長余義勝等國內重量級科技業者法務高層做經驗分享。
楊銘彰表示,開發專利、養專利都很貴,因此IP風險管理絕對是「錢」的問題,專利是有價值的資產,更關係企業的整體策略,必須定期檢視做動態調整。
他也指出,隨著以演算法為主的AI逐漸成為科技領域的領頭羊,以硬體為主的專利法,讓申請獲准的專利必須攤在陽光下免費供公眾檢視,將會讓AI產業「見光死」,他建議的方向是讓AI以著作權法、營業秘密的方式加以保護,或許可以讓AI演算法在受到法律保護不被抄襲的同時,也可以讓演算法不在法律要求下公諸於世。
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主任王鵬瑜則指出,台灣企業要在國際市場上發光發熱,智財是一定要面對的議題,但是台灣產業界對於智慧財產的應用顯得保守,專利活化也有待加強,智慧財產除了做為訴訟的防禦外,更能發揮主動戰力,活化後可與競爭對手進行交互授權、商業談判,或是打入客戶的供應鏈,甚至還可進一步做為投資抵減折稅的財務工具,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商業價值與穩定財源。
他進一步表示,台灣企業都希望可以多占一點政府的便宜,既然如此就不要等到被告時才來請求協助,台灣企業可以多向工研院申請契作,也就是工研院出研發人力協助技術開發、出專利工程師與法務人力申請專利,若工研院與企業契作的技術或產品面對侵權訴訟,工研院有完整的專利資料、專利組合能夠協助企業打官司,也能夠幫助在技術上或專利訴訟上有需要的其他的台灣企業。
他表示,先前松騰就是因為掃地機器人部分技術來自工研院,工研院才能在第一時間介入、協助,進而讓松騰面對iROBOT侵權官司時得以全身而退並保住美國市場,包括宏碁在內,目前台灣已有5個企業與工研院進行契作,除了科技終端產品外,還包括半導體與面板等領域。
(工商時報)
中時電子報連結: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80418000290-260204
中時電子報連結: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80418000290-260204